新華社基加利7月28日電 通訊:金色稻田見證中布農業(yè)合作豐碩成果
新華社記者吉莉 李成 韓旭
東非國家布隆迪布班扎省吉漢加縣,金色稻田在陽光下發(fā)出耀眼光芒。農民們唱著歡快的歌曲,手臂有節(jié)奏地揮打著一簇簇稻穗,脫落的稻粒如雨點般灑落,濃郁的谷香在空氣中彌漫。近日這里迎來高產雜交水稻大豐收,中布兩國農業(yè)合作結出豐碩成果。
43歲農民夏爾來自吉漢加縣寧加4村。自2018年起,他跟著中國農業(yè)專家學習雜交水稻種植技術,連續(xù)5年獲得大豐收。夏爾向記者展示了高產水稻品種“千鄉(xiāng)優(yōu)616”。他說:“在中國農業(yè)專家組的支持和幫助下,我們種植雜交水稻獲得了豐收,現在生活有很大改善,蓋了新房子,還撫養(yǎng)7個孩子?!?/p>
過去,夏爾種植的本地水稻產量低,收入有限,生活艱苦。通過種植雜交水稻,夏爾不僅蓋起了新房,還擴大了種植面積。今年,他還開辦了一個大米加工坊,提高了經濟回報,并為周圍農戶提供就業(yè)機會。
2018年,中國農業(yè)專家組將夏爾所在的村子確定為首個水稻減貧示范村。據專家組介紹,迄今該村已成功種植8季雜交水稻,總產量達4104噸,戶均增收達9840美元,讓整個村子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布隆迪雜交水稻種植面積不斷擴大,截至2023年6月,已達4000公頃,稻谷產量增加1.9萬噸,農民收入增加910萬美元。
自2015年以來,中國農業(yè)專家組組長楊華德一直致力于在布隆迪推廣雜交水稻種植技術。他和專家組成員深入田間地頭,足跡遍布該國15個水稻種植省份。從2020年開始,專家組加大力度建設雜交水稻種植減貧示范村,涉及布班扎省、布瓊布拉農村省、錫比托克省22個村莊。
記者看到,楊華德一行幾位農業(yè)專家走在村中,村民們像見到老朋友一樣向他們打招呼,熱情邀請他們到家中做客。楊華德表示,未來3年,專家組將在維護好22個示范村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基礎上,新建11個水稻示范村和兩個玉米示范村,總面積將達到9000公頃,戶均增收目標為9000美元,以提前實現布政府提出的“人人有所食、人人有儲蓄”的目標。
“通過不斷的品種創(chuàng)新、技術完善、人才培養(yǎng)以及進一步擴大生產性投入基金規(guī)模,我們致力于實現援助一個項目、發(fā)展一個產業(yè)、致富一方百姓的目標。”楊華德說。
在中非合作論壇框架下,根據中布兩國政府協議,中國自2009年8月起實施援布高級農業(yè)專家技術合作項目。截至目前,中國已派出6批60人次專家奔赴布隆迪執(zhí)行農業(yè)技術援助任務。
布隆迪環(huán)境與農畜業(yè)部常務秘書普羅斯珀·多迪科近日接受采訪時,對中國在農業(yè)領域的支持深表感激。他說,得益于中國農業(yè)專家的支持,布隆迪成功改良了水稻品種,培育出抗病高產新品種,大大提高了水稻產量,實現了可持續(xù)發(fā)展。
多迪科表示,與中國農業(yè)專家組的合作提升了本地技術人員能力,實現了技術傳承。他說:“布中合作是雙贏的。我們愿意與中國繼續(xù)加強合作,在農業(yè)領域取得更多進步,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p>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