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從村民內部出發(fā),先提升這部分人的法律素養(yǎng),再由點到面,最終實現法律意識的全面覆蓋。
今年6月,司法部通報“鄉(xiāng)村振興法治同行”活動進展情況時說,活動開展兩年來,已實現了鄉(xiāng)村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全面覆蓋,困難群眾獲得法律援助更加便捷。
法治不斷健全,但在部分農村地區(qū),“順手牽羊”等違法現象仍時有發(fā)生。一些村民缺乏法律知識,遇到問題不能第一時間想到運用法律解決糾紛,違法犯罪后不知其罪或對其所涉及的犯罪后果知之甚少;有些村民雖具備法律意識,想通過法律來解決自身問題卻因周邊缺少律師事務所或法律服務站而維權困難或無法維權。
筆者在為鄉(xiāng)村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實現全面覆蓋叫好的同時,建議要進一步提升服務的有效性。因為,筆者發(fā)現一些人并不知曉“12348法律援助中心咨詢熱線”這種免費的法律咨詢途徑;一些人符合條件卻不知曉此項制度,已有的法律服務配套設施推廣仍需加強。
筆者認為,一些已有的法律服務未得到更好的推廣,主要是因為鄉(xiāng)村法律服務建設經費有限,無法吸引更多法律服務人才前往鄉(xiāng)村進行法律服務。要想解決這一問題,應從村民內部出發(fā),先提升這部分人的法律素養(yǎng),再由點到面,最終實現法律意識的全面覆蓋。
首先,要深入村民內部宣傳法治,調解糾紛,首先需要對村干部進行法律知識集中培訓。由相關部門組織,對村干部或村干部選派成員進行法律典型問題集中培訓,并安排人員與每個村建立常態(tài)化溝通聯絡。對村干部進行培訓后,由其回村發(fā)揮“傳幫帶”作用,針對本村的突出、重點法律問題對村民進行法治宣傳教育。同時,若需要更專業(yè)人士對村民進行普法活動,村干部可與上述部門的聯絡人反映需求,由有關部門安排專業(yè)法律工作者進行專業(yè)普法活動,從而達到使村民逐步具備守法、用法的法律意識的最終目標。
其次,要通過公共宣傳平臺使已有的法律服務發(fā)揮更大效能。積極通過互聯網、電視、電臺廣播等形式對“12348法律援助中心咨詢熱線”等已有的法律服務進行宣傳,提升社會知曉度。也可通過設立公眾號、視頻號或打造法律相關節(jié)目來提升公眾的認知。
再次,為“接地氣”的法律人才提供更多社會榮譽感。鄉(xiāng)村地區(qū)的法律工作者不但要考慮“法理”,還要更多地考慮“人情”,因地制宜地處理問題。對于在這方面做得較好的法律人才,應當加大表彰力度,使其有更多的社會榮譽感,如此方能吸引更多法律工作者投入到鄉(xiāng)村公共法律服務建設上來。
最后,加大鄉(xiāng)村公共法律服務資金投入。有關部門可出臺補貼類政策,對前往鄉(xiāng)村進行法律服務的單位或個人提供高于現行水平的補貼。同時,將律師事務所、公證處、司法鑒定所等多種司法服務機構整合成一體化法律服務基地,軟硬件相結合,才能盡早打破城市、鄉(xiāng)村法律服務不均衡的現狀,形成與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目標相適應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
北疆新聞: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聞網站(客戶端),內蒙古出版集團新華報業(yè)中心旗下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網站(客戶端)。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見網后30日內進行,聯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網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安備:1501050200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