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昭君出塞的故事,在內蒙古廣為傳頌,成為民族團結的千古佳話。
內蒙古歷史悠久,各民族在長期的交往交流交融實踐中,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民族團結故事,例如最好牧場為航天、齊心協(xié)力建包鋼、三千孤兒入內蒙……這些典型的民族團結故事,為內蒙古有形有感有效地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佐證。
在開展民族政策、民族法治宣傳,以及民族團結宣傳教育、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工作中,我們要用好這些民族團結的典型事例,講好民族團結的生動故事,用民族團結的典型事例、典型故事教育激勵廣大干部群眾牢固樹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踔厲奮發(fā)、勇毅前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民族團結的典型故事說服力強、影響力大,要善于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發(fā)現(xiàn)和總結民族團結的典型事例,用身邊人和身邊事開展民族團結宣傳教育,讓民族團結的故事走進千家萬戶,讓民族團結的種子開花結果。
要利用好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充分發(fā)揮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輻射面廣、帶動性強的功能,讓越來越多的人通過參觀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了解民族團結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及其重要貢獻,加深對民族團結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要讓民族團結的生動故事走進嘎查村、社區(qū)、機關、企業(yè)、學校、連隊、宗教活動場所、網(wǎng)絡,讓民族團結故事家喻戶曉,民族團結理念深入人心。(蘇永生)
北疆新聞 | 內蒙古自治區(qū)重點新媒體平臺,內蒙古出版集團?內蒙古新華報業(yè)中心主管主辦的國家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采編發(fā)布服務一類資質平臺。
北疆新聞版權與免責聲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來源:北疆新聞”的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版權均屬北疆新聞所有,轉載時必須注明“來源:北疆新聞”,并附上原文鏈接。
二、凡來源非北疆新聞的新聞(作品)只代表本網(wǎng)傳播該消息,并不代表贊同其觀點。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wǎng)聯(lián)系的,請在見網(wǎng)后30日內進行,聯(lián)系郵箱:bjwmaster@163.com。
版權聲明:北疆新聞版權所有,未經(jī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本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48148811蒙ICP備16001043號-1
Copyright © 2016- 北疆新聞 All Rights Reserved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5120200009-1蒙公網(wǎng)安備:15010502001245